2024年,水定镇落实主体责任,加强统筹协调,制定《霍城县水定镇“伊家人·红管家”社区合伙人共驻共建方案》,创新“伊家人·红管家”工作机制,统筹协调资源,赋能社区治理,解决了一些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难题,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,具体工作汇报如下:
一、创新机制破解难题,形成“伊家人·红管家”工作格局
一是构建了条块结合、资源整合、利益契合的党建工作运作机制。我们打破条块分割与管辖壁垒,实现跨行业、跨系统共建联建。各共驻共建单位与镇党委、社区党支部建立起常态化互动。围绕“合伙人”项目与在职党员报到服务,提前部署工作,明确目标与具体项目,定期交流推进,及时处理共驻共建中出现的问题,形成工作合力,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。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着力收集群众诉求、满足群众需求、解决群众问题。我们通过建立“镇党委+社区党组织+共驻共建单位+居民群众”的协调联动服务链条,畅通双向联系沟通渠道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、以群众满意为动力,针对性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类困难诉求,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,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三是着力构建均等化、网络化的党建公共服务平台。在推进共驻共建工作新格局中,镇党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,坚持服务为先,主动排忧解难、化解矛盾。积极提供共享资源,构建全方位承载、整合资源的党建公共服务均等化载体。进一步增强了社区与共驻共建单位、在职党员的沟通联系,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,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。
二、共建合力惠及民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初显
水定镇结合实际将“微工程”细化为阵地共享、活动共创、困难共助、城市共治四个“合伙人”项目,各共驻共建单位积极认领完成。在阵地共享方面,县人社局帮助团结社区“江阴·霍城就业服务站”购置价值约1.8万元的电脑、打印机等设备;县科技局调配价值约1万元的磁铁、弹簧测力计等设备,帮助东关社区完善科技小屋。在活动共创方面,县委组织部、老干部局、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其宁巴克、阿扎克、朝南等社区举办了“520”邻居节活动,受到群众一致好评。在困难共助方面,县红十字会向朝北社区困难群众赠送价值1.5万元的运动鞋120双、衣物50套,让各族儿童感受到温暖;县政协、交警大队在“五一”节日期间,为团结社区老模范及困难群众送去大米、面粉等价值约3000元的慰问物品。在城市共治方面,县委机关工委、民政局合买300株花卉,与朝南社区干部一同在朝阳里居小区种植,美化人居环境;县住建局帮助其宁巴克社区购置3个垃圾箱、帮助阿扎克社区购置5个井盖,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。
点亮群众“微心愿”,成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特色项目,各在职党员心系群众冷暖、力行民生福祉,积极认领完成“微心愿”,获得群众一致好评。例如,党校在职党员马洪涛、景智勇为南关社区困难老人尼沙艳完成想要一个小型洗衣机的“微心愿”;教育局在职党员杨发宏、王慧琴为南关社区生活困难居民尼沙艳·帕力达洪送去了电褥子、血压计;自然资源局在职党员林凡琴为东关社区独居老人送去微波炉;应急管理局在职党员胡垚等在职党员帮助齐宁巴克社区3户困难群众购买菜苗和种子,一起种菜。共驻共建单位帮助社区完成的每一个微小工程,在职党员“双报到”为群众办理的每一个微小心愿,都是发自内心的,不以金钱大小衡量每一份爱,收获的是每一份真诚的感动,实现了干群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三、正向发力强化宣传⠼fontface="方正黑体简体">大力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做法
水定镇广泛征集在开展“微工程”“微心愿”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、好经验,在和美水定视频号上开设“水定红”党建专栏,截至目前,制作微视频42期,阅览点赞量达100万+,真正讲好了霍城发展故事,解决了正能量满满、大流量不足的问题,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,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下一步,水定镇将坚持履行统筹协调责任。一方面,认真收集整理四项“合伙人”项目和“四个一”服务活动,在不增加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负担的基础上,广泛征集群众意见、合理制定清单、完善工作内容,不断优化工作措施。另一方面,做好考核评优工作。严格落实考核制度,依据“合伙人”项目及“四个一”服务活动完成情况赋分评比,公开公示结果,表彰推荐优秀单位和党员,线上线下宣传,树立典型。
社区合伙人共驻共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也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。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,进一步凝聚共识,携手共进,不断开创共驻共建工作新局面,为建设更加美丽、和谐、幸福的水定镇而努力奋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