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时节,霍城县新梅园里硕果满枝,全县1.14万亩新梅进入采收期,各乡镇(中心)的采收工作正有序推进,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。
在良繁中心新梅(西梅)园里,紫黑饱满的新梅(西梅)挂满枝头,果香四溢。果农张孝通正忙着和工人们一起采摘、分拣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从最初尝试种植到如今形成规模,张孝通的新梅(西梅)产业已走过十个年头。
果农张孝通:"我的果园子有180亩地,其中新梅有100亩地,树上干杏有50亩地,香妃海棠有18亩地。今年的西梅长得可以,个头大,甜,销到上海,北京、广东等地。"
新梅的丰收不仅让果农们增收致富,也带动了当地就业。采摘季期间,果园里每天都有数百名工人忙碌的身影,他们大多是周边的村民,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。
村民刘小自:“我们在这干活,一天180,家也照顾了,钱也挣了。”
良繁中心将新梅(西梅)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,积极引导农户采用科学种植技术、优化品种结构,持续提升新梅(西梅)的品质与产量。如今,新梅(西梅)种植已从零散试种发展为规模化产业,成为当地农户稳定增收的“金果子”。
良繁中心林业站站长哈比·萨特瓦勒地:“良繁中心新梅(西梅)种植面积达到350亩,看到今年丰收的喜悦,还有农户主动扩种的积极性,我们更有动力把这项产业抓实抓好。接下来,我们会继续强化技术指导,畅通销售渠道,让新梅(西梅)结出更多‘致富果’也为后续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打下坚实基础。”
近年来,霍城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。为提升新梅(西梅)种植水平,霍城县林业和草原局每年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,同时邀请林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,从修剪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指导,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如今,新梅(西梅)作为特色林果业的重要品类,种植规模已达1.14万亩,覆盖多个乡镇(中心)。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赋能等举措,新梅(西梅)产业持续发展壮大,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“甜蜜产业”,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尝到甜头,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