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任务进展及成效
(一)着力提升法治水平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,依托“法宣在线”“法治讲堂·逢九必讲”学习平台,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6次、行政法规学习6次、述法讲法2次,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。充分发挥法律顾问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作用,探索拓宽为民服务、基层社会治理“新渠道”,协调解答干部及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700余次,依法依规审核各类合同制度600余份,“外脑”作用得到充分彰显。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,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,规范完善干部考核、财务管理、三重一大等规章制度和执行流程,切实做到事前有谋划、事中有商量、决策有记录。
(二)着力营造法治氛围。带头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依法勤勉履职尽责,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个性学法清单,推进法治建设同各项重点工作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,上年度述法和法治督查问题均已整改完毕。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联系群众、提高群众素质和做好法治工作的着力点来抓,积极发挥法律顾问普法作用,指导成立村(社区)法律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,举办法律专题讲座3场次、法律明白人培训2场次、行政执法人员培训2场次、各类普法宣传50余场次,发放资料8000余份,受教育群众1.3万余人次。
(三)着力推进依法治镇。坚持以“明事理、讲情理、依法理”为基本守则,深化信访矛盾调处,将基层治理和依法治镇工作的有机结合,严格落实公开接访制度和“民情日记”制度,组织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及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思维、法治手段解决好群众合理上访诉求,对32起信访事项实现零距离服务、专业化调处、综合性解决。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检查42次,覆盖经营主体600余场次,整改安全隐患120余个。稳步推进乡镇(街道)履责事项清单试点工作,设立查找依据办公室,由法律顾问坐班,全面梳理查找法律法规依据,确保履职事项清单法律依据精准、事项清楚,为全疆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和探路试点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一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、依法治疆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缺少深度,读原文多,悟原理少。平时法律法规现用现学,缺少主动自学,与学懂弄通有较大差距。
二是基层法治人才薄弱,镇村干部法律素质不高,缺乏学法懂法的专业人才,工作繁琐,基层干部往往是通过参加单位集中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,学习内容碎片化,不深入、不系统,往往是一知半解,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依法执政能力不足。
三是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,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,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,负责普法村镇干部需要更高的水平的要求;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,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,留守在家的主要是“老弱病妇小”,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,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,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,成效差,时间落实难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措施
一是坚持法治化、民主化的管理方式,引导村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村规民约加强学习适用,建立由村干部、老党员、退休老干部或有威望的群众组成的各种村民自治组织,引导干部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权利、解决纠纷。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等创建活动,总结推广经验,建立健全制度。
二是坚持建立德才兼备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队伍,抓住村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尤其是培养村党组织书记的法治思维,多措并举培育乡村法治队伍。加强镇村干部法治思维与能力方面的培训,提高依法行政能力,重点培育一批以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村民小组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。
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,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。将法律宣讲内容纳入到网格员日常走访、开展联户会议中去,拓宽法治宣传教育渠道,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、村级远程教育平台、微信群学习推送法律知识、典型案例,让村民主动参与,自觉学法。每村聘请一名法律顾问,由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委会坐班,对群众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,及时提供专业法律解答,帮助他们释疑解惑,让群众享受身边的法律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