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红纸,一把剪刀,孩子们灵巧的指尖翻飞,栩栩如生的图案跃然纸上。在霍城县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的剪纸社团课堂上,非遗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作为学校精心打造的“一校一品”特色课程,剪纸社团在非遗传承人孙梅芝老师的带领下,不仅让孩子们体验着传统艺术的魅力,更以精心创作献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。
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剪纸社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堂。社团指导老师孙梅芝,作为伊犁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(2024年12月获评),将满腔热情投入教学。课堂上,学生们神情专注,剪刀在红纸上游走,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逐渐成型;展示台上,造型各异的团花、窗花,精美的剪纸书签,琳琅满目,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足迹。
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学生马静轩:“我学剪纸学了三年了,我最会剪的就是剪牵牛花。刚开始我很急躁,每次都把作品剪坏。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,我的作品一幅比一幅好看,一节课我就可以剪一幅作品。今后我要继续学习剪纸,剪出更多好看的剪纸作品,把剪纸文化传承下去。”
马静轩的分享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。剪纸学习,是技艺的磨炼,更是心性的修炼。从毛躁到沉稳,从反复失败到一节课完成作品,孩子们在红纸上收获了耐心、专注和满满的自信。这份成长,也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情感的表达。社团里,学生穆斯塔帕·阿不都西库,就用剪纸传递着美好的祝福。
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学生穆斯塔帕·阿不都西库:“我最喜欢剪喜字,因为喜字很喜庆,以后我的亲戚朋友们结婚时也可以剪一个送给他们,这也是一个很美好的一个祝福。”
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,剪纸社团的创作也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。孙梅芝老师秉持“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”的理念,带领学生积极创作,以“七十年砥砺奋进阔步新天地”为主题,完成了一幅长达4米的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剪纸长卷,师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跃然纸上。
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美术教师孙梅芝:“我们学校办剪纸社团班已经11年了,在教学的过程中,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剪纸。剪纸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、思维能力,也给学生培养了自信心。这些年在教学过程中,我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,我觉得传统文化也是要与时俱进的,我会创作更多贴近生活、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,将霍城的民俗风情、百姓的幸福生活用剪纸艺术呈现出来。我希望通过公益活动、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,让更多人走近剪纸、爱上剪纸,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”

